• 寂静之地:入侵日

  • 状态: 高清
  • 类型:动作 恐怖 剧情 生活 电影
  • 主演:露皮塔·尼永奥 杰曼·翰苏 约瑟夫·奎恩 亚历克斯·沃尔夫 丹尼斯·欧哈拉
  • 年代:2024
  • 地区:美国

简介:在好莱坞经过了长期的、密切关注市场回馈的实践后,高概念模式被总结完善出来,成为与制片厂制度类似的,在整个美国电影商业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程式化的电影创作模式。即“以引人关注的噱头、简洁的情节主轴和明晰的主题、高度的视听冲击力、明星等元素追求最大多数观众及充分的市场营销能力的商业叙事策略。而高概念电影则是在这种策略和模式下所生产出来的影片”。对于有一定经济利益诉求的类型片而言,高概念模式基本上可以视为是电影人创作之圭臬。从演员转为导演的约翰·卡拉辛斯基在拍摄恐怖电影《寂静之地》时,亦遵循着前述高概念模式的各项策略。看点的非现实定位“引人关注的噱头”,指的就是高概念电影必备的看点。电影只有在设计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观影兴趣的看点的基础上,才能营造出一个世界/一种时空关系,并往里填充、排列各叙事元素,最终建立起一个电影的完整意义场。而在恐怖电影中,为达到尽可能激起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产生的强烈恐惧感、厌恶感的目的,这种看点往往是非理性、非现实的。只有某种不可控制、不可预测的力量,破坏了逻辑理性与社会秩序,人们才会备感恐怖与无力。如在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引领了好莱坞大片风潮的《大白鲨》中,一个名叫艾米蒂岛的度假小镇近海存在一头巨大的食人大白鲨,就是电影的看点或噱头。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大白鲨的体形与生存、活动方式是不合理的。又如在卫斯·克拉文的《猛鬼街》中,南希等住在榆树街上的孩子竟然都梦见了同一个面貌狰狞的怪人,而南希的朋友们都一一死去。怪人弗莱迪竟然可以用进入孩子梦境的方式将他们杀死。而当南希不再认为梦是假的时,她反倒活了下来。与《大白鲨》相比,电影在否定理性上更进一步,让一种科学无法解释的破坏力量得到张扬。《寂静之地》所设计的看点就是,人类遭遇神秘的具有强大力量的生物袭击,而它们的特点是没有视力,但听觉异常敏锐,并且行动敏捷,刀枪不入,一旦怪物听到人类的动静,就会迅速赶来,威胁人类的生存。在电影开始时,已经是这一怪物袭击人类的第89天,世界一片萧条混乱。主人公阿伯特一家是为数不多的人类幸存者,他们不得不时时刻刻极力保持沉默,如以手语交流,行动时蹑手蹑脚等,小儿子博想从废弃了的超市拿一个航天飞机玩具父母都不允许,因为它会发出声音。这一看点无疑是极具创意,能吸引观众兴趣的。一方面,观众作为人类,和电影中的阿伯特一家一样,对这种怪物是完全陌生的。电影展示了小超市张贴的寻人启事及爸爸李·阿伯特搜集的许多报纸,传递给观众如下信息:这种怪物全面入侵地球,人类部队在短暂接敌之后溃不成军,目前各大城市已崩溃,人类所剩无几。为此,阿伯特一家被置于一种劫后余生的末世境地中,无法与其他人取得联系、互相帮助与慰藉,无法充分调动人类现有科技与武力来彻底驱逐怪物,恢复原有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观众又深知在日常生活中不发声的困难。类似地,温子仁的《死寂》也运用了“不能尖叫”的设定。但电影中的玛丽·肖仅仅是要求人在看到寄生在木偶身上的她时不要尖叫,而《寂静之地》中阿伯特一家不仅不能说话,在做饭、洗衣乃至分娩时都必须噤声,两种沉默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孩子们不小心碰掉的东西被父母迅速接起,一家人在要走过的路上都铺了沙子等细节,让观众绷紧神经。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效应也由此产生。观众在静谧黑暗、身体被固定的电影院中,本身就处于一个与外界接触减少、思维为银幕左右的环境里,电影的这一“发出任何声音将导致死亡”的噱头,无疑将操纵观众减少说话、触碰与零食等行为,甚至屏息静气,观众仿佛也参与到了阿伯特一家战战兢兢躲避怪物的生活中来。情节的简明设置正如好莱坞资深编剧布莱克·斯奈德在具有教科书意味的《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中提到的,故事线(logline)是金币,在好莱坞王国中,人们通过它来进行交易。而与现实生活中的金币数量越多购买力越强不一样,电影的故事线要能迅速引起制片人与投资方的注意,促成项目开发,它就必须是简单清晰,能直击对方“痛点”的。从电影接受的角度来说,绝大部分观众也并不乐意接受晦涩复杂的叙事。“高概念电影赢得了那些习惯于一般情节的观众,这些观众中即使是成年人,也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鉴赏迂回曲折的情节的能力”。同时,简洁明了的情节,也即怀亚特所说的“reduced narrative”(减弱叙事),也能保证观众在进入高概念电影的异质世界,体味主人公的异质经验时,不被分散注意力。例如丹尼尔·麦里克执导的《女巫布莱尔》,其剧情就是迈克等三个年轻人前往布莱尔小镇,听到怪声,丢失地图,最终队伍分崩离析;斯科特的《异形》则可以概括为讲述的是一个人类在外太空遭遇不明生物的故事。《寂静之地》的情节也十分简单:在阿伯特一家生活的区域,已确证的怪物一共三只。阿伯特一家在寂静中艰难求生,互相保护,而在先后失去了小弟弟博、爸爸李之后,女儿瑞根意外发现了克制怪物的办法,妈妈伊芙琳开枪打死了怪物。在另外两只怪物闻声赶来时,母女二人目光坚毅,不再畏惧。电影采用线性顺序叙事,没有闪回、插叙等,情节与情节之间因果关系明晰,环环相扣。如在电影伊始,怪物当着一家人的面杀死了博,这才导致了伊芙琳与李决定冒着女性分娩时会痛苦惨叫、婴儿会啼哭的风险再生一个孩子。又如阿伯特一家一开始能够存活下来并非偶然,瑞根是一名听障儿童,他们一家原本就十分熟悉手语,因此能够比他人更适应无声的生活。瑞根因为自己的残疾而需要佩戴助听器。而这助听器的声音频率却恰好是怪兽所惧怕的,被特殊频率声波刺激了的怪物张开了脆弱的“头部”,才死在了母亲的枪下。并且整个故事围绕阿伯特一家展开,除了父子俩意外发现,已经身受重伤的邻居之外,电影中没有再出现其他的人类,在叙事上也就没有其他枝蔓。而简洁并不等于平淡与贫乏。《寂静之地》在开端、发展、高潮以及结局上,每一个环节都能唤醒观众的感受。如电影设计伊芙琳要临盆之时,正是李和大儿子马库斯去瀑布边抓鱼之时,而瑞根也离家去祭奠博,伊芙琳的脚又恰好为钉子扎伤,怪物正在此时找上门来,伊芙琳不得不以最大意志克制自己不要发声,以此时矛盾冲突达到最尖锐集中之处。此外,电影还十分注重伏笔的埋设。如电影在介绍阿伯特一家在博死后的生活时,曾展现了马库斯坐在驾驶室假装自己在开车的一幕,这既体现了马库斯想开车而不得的心酸,也为后来马库斯开着车让自己和姐姐逃出生天埋下了伏笔。主题的新旧缝合高概念电影为了实现在全球市场上的传播,其主题势必是具有最大通约性的。如复仇、成长、对抗等主题,是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与性别观众都熟悉的。这便是高概念电影主题的“旧”,也即传统之处。而其具体的阐述方式,包裹这个主题的文本则必须是具有新意的。例如在奈特·沙马兰的《灵异第六感》中,男孩柯尔声称自己能够看到鬼魂,并接受了心理医生麦克的治疗,这一设定是新奇的。更为新奇的是,原来一直以为自己活着的麦克才是柯尔看到的鬼,已死而不自知。然而电影的主题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柯尔与母亲的爱、柯尔母亲与外婆之间的爱,麦克对妻子的爱,乃至麦克作为医生对病人的爱等。之后美国与西班牙合拍的《小岛惊魂》与《灵异第六感》高度相似。格蕾丝对生的眷恋,实际上与她对丈夫的爱息息相关。又如在乔丹·皮尔的《逃出绝命镇》中,观众可以准确把握到其中的对抗主题,主人公经历的不仅有生与死、爱与恨、正义与邪恶的对抗,还有白人与黑人之间种族对抗,白人们竟因为艳羡黑人强壮的身体而试图剥夺后者的生命。对抗的“旧”被包装于骗婚、续命等表达的“新”中。类似的还有如《万能钥匙》等。《寂静之地》同样有着显而易见的对抗主题,这保证了电影的动作性与视觉性。同时电影还反复诠释了亲情主题。伴随着阿伯特一家与怪兽对抗过程的另一条线索便是瑞根与李之间误会的消解。出于对小弟弟的爱,出于对他“逃出地球”幻想的理解,瑞根把父母拿走了的飞机玩具又递给博,不料博又偷偷拿了电池,以至于博在过桥时被怪兽杀死。在去祭奠弟弟时,瑞根特意把玩具飞机摆在桥上。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